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導演不簡單,這部劇的深意,多數觀眾未必能懂 Loading...
資訊  2024-04-26

4月21日晚,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播出。

該劇播出之後,熱度迅速上升,各項數據表現都非常不錯。不過,和各項亮眼的數據比起來,這部劇的口碑卻好像不如預期。

因為是張黎導演的劇,所以該劇播出之前,大家的期待值很高。

不過在播出之後,很多觀眾覺得,這劇好像也沒那麼好看。尤其是對楊冪的演技,網上到處都在吐槽,包括秦昊的演技都受到了質疑。

難道,這部劇真的不好看嗎?

說不好看,其實也對。

因為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的,觀眾不喜歡,就有說這部劇不好看的權利。

即便是張黎以前執導的《走向共和》和《大明王朝1566》等神作,也照樣會有人覺得不好看。不過,如果大家了解張黎,會發現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好像沒那麼簡單。

當然,張黎本來就不是一個簡單大導演。

從他之前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,他擅長用故事展現歷史。他的所有作品,都有一種歷史沉澱的厚重感。

滄桑,且沉重!

但為什麼到了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這裡,突然就沒了這種味道呢?

其實也不是沒有,只不過是張黎導演換了一種表現形式。在此之前,張黎的劇擅長以大人物為主線,以大事件為節點,按部就班的講述歷史。

但在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中,張黎把重點放在了小人物身上。

所有的時代,都是一個個各色各樣的小人物構成。

看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時大家可以發現,導演除了把鏡頭放在能推動劇情發展的角色身上,也把鏡頭放在了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龍套身上。

比如,街邊擺攤的小販;

和仗勢欺人的日本軍官;

此外,還有路邊貼著的那些小廣告,和報紙上寫著的各種新聞。

這所有的一切,放在一起,是那個獨特的時代,獨特的地方的縮影。這些人、這些事雖然無法直觀的推動劇情發展,但可以讓觀眾更了解那個時代。

從細節處,還原1944年的哈爾濱。

正因為如此,所以這部劇和其他一些優秀諜戰劇不同,其他那些諜戰劇是以講故事為重點,其他細節都圍繞故事展開,為主角服務,為這個故事服務。

但在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中,故事只是一條線。

其作用,是引出那段歷史,帶著生活氣息的歷史。

在眾多抗戰劇或諜戰劇中,以偽滿政府為背景的劇,確實不多。

所以不少人對那段歷史,都不太了解。

比如,當時偽滿統治下的中國人不允許吃大米這事,之前就有很多人不知道,如今通過這部劇才了解到這個細節。

張黎想展現的,不是書本上抄來的生硬的歷史事件,他想把那段歷史,活生生的展現在觀眾的眼前。

熱氣騰騰,味道十足。

但這麼做就導致故事少一些趣味性,比如諜戰劇中經常出現的布局籌謀等劇情,在《哈爾濱一九四四》中表現稍弱。

不過,整部劇的張力還是有的。

比如楊冪和秦昊對視那場戲,張力很足,代入感也很強。

整體而言,這部劇如果看得懂,看的進去,絕對算是難得一見的好劇,是值得一看的優秀作品。